1996年3月3日,他成功完成淮南市首例“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”治疗脑出血。被称为淮南地区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专科医师;先后在《中华医药理论与临床》、《解剖与临床》、《蚌医学报》及《临床医学》、《中国基层医药》等全国著名医学刊物上发表脑梗等疾病探索性理论文章近十篇。
他每周一在三和乡卫生院义务开展公益性“专家坐诊”已有两年多,被广大村民尊称为“最美老人”......
他就是淮南尊龙凯时集团首席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希初。王希初医师1967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,至今已从医五十多个春秋。五十年来,他在治疗脑出血、脑梗、脊髓病变、癫痫等神经内科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王老的医疗作风永远是追求创新,敢于创新。
淮南地区第一例“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”,就是由王希初医师主持完成的。当时这种微创手术不要说在淮南地区是新闻,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也刚刚起步,处于探索创新的阶段。
在坚硬的颅骨上打个小洞,现在的设备很容易实现,用电钻操作,飞快打成。而在二十多年前,那个微创小洞是靠手术专家的双手人工钻取的,就像钻木取火那样,一点点,既要用劲用力,又不能伤及患者,轻轻地在颅骨上钻出洞来,然后,将血肿破碎、吸出。过程说起来简单,但在当时可是淮南领先的手术之一。这个手术,由王希初和他的团队顺利的完成。第一例成功,第二例成功,几年内,先后治愈了二十多例重症患脑血肿的病人。
有关这例微创手术中间,还有这样一个故事——
1996年之前,时任院长的江鸿方同志从《健康报》上看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开展“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”的报道,当时王希初主任所在的神经科已经兵强马壮,副主任医师有七人之多,寻求创新发展的机会已经成熟。江鸿方院长当时便安排王希初主任等赴大连医科大学取经深造。学成归来后,就立即开展了这个手术。时至至今,想到学习推广这项新技术时,王希初老人仍然感慨万分,激动不已。
脑梗、脑出血是老年人健康最凶恶的杀手。其发病率、致残率高,死亡率和并发症多,号称“三高一多”,同时,病情变化快。因此有些人为了与病魔争速度,便忘记了它的另一面——就是加速了病情的恶化。王希初医师在任神经科主任期间,曾做过一个调查,发现距离医院远的患者死亡率或致残率,远高于距离医院近的。距离医院远的,因搬运途中患者脑部震荡,加重病情发展。针对这个问题,王希初主任建议新庄孜及以西地区,如毕家岗、李嘴孜、孔集、凤台等地的脑血管病患者应就地治疗,由医院派出医生“送医上门”,并建立了两个救助站。王希初主任以身作则,随叫随到,一个电话就立即奔向患者住地。这项合理化人性化的救助方法,挽救了很多脑出血患者的生命,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。王主任主管的神经科病区也因此连续两年荣获“淮南市十佳病区”和淮南市重点学科称号。
1985年,王希初医师被派往上海华山医院深造。上海华山医院是全国知名的神经医学的最高殿堂和最优秀的学府。王希初主任十分珍惜这次深造机会。一年的学习中,他是一位谦虚好学的学生,虚心地向导师请教,不懂就问,起早贪黑的整理笔记。在华山医院获得的神经医学方面的知识,为他以后的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王希初老人回忆说,他要感谢医院领导,给他提供这样的深造机会,他更要感谢江鸿方院长的远见卓识,为医院培养了那么多优秀专家。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王希初医师不善言辞,低调做人,毫不张扬,清清白白做人,认认真真做事。1999年《中华医药理论与临床》第三卷上刊载了王希初医师的一篇专著,题目是《洛赛克预防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》。该文指出:“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,我们应用洛赛克预防收到了一定效果”。短短一句话,道出了王希初主任在实践中获取的真知,把这个因果关系及时地告诉同仁,受众无疑是增加了专业知识。这就是王主任的良苦用心和美好愿望。该文章深入浅出,举了这样一个病例,让读者一看便明——
1993年4月-1998年4月,五年期间,王老他们的神经科共收治320例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的病人。其中男205例,女115例,年龄35岁-76岁,平均年龄52.3岁。随机分为对照组170例,治疗组150例。所有病例发病长、短期内均无消化道出血史,脑出血量在3-90ml之间。在治疗方法一段时这样写道——
全部病例均予脱水降低颅内压,止血剂及预防感染治疗。治疗组加洛赛克,神志清楚者洛赛克20mg,口服bid*14d。神志不清者洛赛克40mg静注qd*14d。强调主治医生要每日仔细地观察呕吐物及大便色泽,隐血试验,以肉眼见到咖啡色样物、黑便或隐血试验,定为上消化道出血,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。这一阐述,让医者和患者均能明白。
署名王希初等四位作者共同撰写的《脑桥少量出血四例临床分析》刊登在《蚌埠医学院报》1999年9月第24卷第五期上。这篇文章的价值,除了文章的学术价值外,还凸显出它的社会价值。文章的撰写过程,对其中三位年轻医师是个锻炼,客观上起到了传帮带效果。
五十年来,王希初医师无论从青年、中年,直到老年,无论是在职在岗,还是退休,无论是担当科主任,还是做普通医生,对工作对患者始终保持着热情奔放、毫不利己、专门利人的工作志向。五十年来,他接诊了数以万计的患者,把无数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,恢复健康。这里万里挑一,讲一个“因病结缘”的故事——
在淮南洞山新村社区有一对退休的老夫妻,1988年秋季,老爷子突然咽喉疼痛喘不过气来,并且不能言语。本来能蹦能跳、能说会道的一个人,一下子“精气神”全没了,老伴因此眼泪汪汪,全家人乱成一团。经王希初老人诊治,确诊为“急性多颅神经炎”。经过四天治疗,慢慢地能说话了,能进流质食物了,慢慢的恢复了正常康复出院。这次痊愈后,老爷子与王老成了好朋友,经常电话里互相问候,这是老爷子第一次与王老结缘成为挚友。
第二次是在2010年,还是秋天。新村的那位老爷子在晨练回家的路上,突然感到两腿发软,视力模糊。与老爷子一道晨练的人扶着他走了不到100米,这位老爷子就昏倒在地。经王希初老人诊断后,确诊为脑梗,并立即为老人做溶栓处理。从上午送到医院到中午11时,老人从昏迷中醒来,经过治疗后,完全恢复了正常。六年过去了,老人没有留下一点后遗症,说笑如初,晨练照常。六年来,这位老人见到别的老人因脑梗留下了走路不稳,便大谈自己能恢复到如此之好,是“天下第一例”。还告诉一起锻炼的老人们说,溶栓可不是谁都能治得好的,新的技术、新的疗法,如果药物过量会致人残疾;若药物不够,则没有疗效,所以在治疗过程中,药量要恰到好处,准确无疑才能药到病除,这是老人与王希初第二次结缘。
第三次结缘可以说是一个传奇故事——
去年,老人的老伴突然口吐血沫昏迷不醒,连自己的老伴都不认识。全家人哭成一团,认为这下大难临头。王希初医师望着病人的CT片,脸色逐渐严肃起来。这时,淮南尊龙凯时集团董事长江鸿方和其他神经科、脑外科等专家都赶来了,他们凝视着CT片上的“黑块”,都默不作声。
王希初老人陪着新村那位老人,带着CT片立刻赶往上海华山医院,这是中国当今治疗肿瘤的权威医院。华山医院的三位教授细心地观看了淮南带去的CT片,告诉王希初主任说,你们的判断没有错,这个黑块就是“癌”块。随后,王希初老人扶住瘫痪在一边的老人,仍然不甘心,一步一步的走向华山医院的院长室,跪拜式的恳请院长看一看。那位院长接过CT片子,仔细的看了看那个黑块,竟排除了癌块的说法。院长判断,这是一种罕见的“脑囊虫感染”。并告知用什么药怎么用等等。待到两位老人从上海赶回淮南时,老人的老伴已经破涕为笑了。直到如今,新村的那对老夫妻见人便说,王希初专家是他俩的救命恩人,一辈子都不会忘记。
时至今日,已75岁高龄的王希初老人仍然奋战临床第一线,从周一到周六,值班表上均有老人坐诊的安排。每周一的上午,王希初主任都会到三和乡卫生院专家坐诊。老专家在那里既是“总顾问”,又是“总参谋”,与那里的二十多位医护人员成了忘年交。有人怀疑有多少津贴多少补助,其实老专家是纯粹义务。
老牛自知夕阳晚,不用扬鞭自奋蹄。人的一生是短暂的,而在这有限的生命里,能忘我的为了国家利益、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医院集团的利益拼搏一生,能为病患的健康,人民的幸福而不知疲倦,鞠躬尽瘁奉献出自己的一生,这就是高尚的人生,壮丽的人生,也正是王希初医师的真实写照!
微信公众号
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