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龙凯时心血管科是尊龙凯时集团的“心脏”科室,全科86张病床,一个重症监护室,一个心导管室,两个病区,13名医师和20名护士,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。刚到而立之年的刘桂英是这个科室的副护士长。
而早在刘桂英20多岁、还没有当护士长之前就有了一个“刘大姐”的称呼。显然,“刘大姐”与她的年龄很不相符。其原因就是年纪虽小,但说话办事都充满着爱心,就是一位“老大姐”的模样。开始时是患者喊,后来慢慢也成了护士们心中的“刘大姐”。
还有一件事与刘桂英有些“不切题”的,那就是她对患者那种无微不至的关心,并且倡导“人性化护理”的护理宗旨。这好像也有些“不相称”。一个护士做好护理工作不就行了,可她却能提出个口号来,这种志气,这种胸怀实在不平凡。但是,现实工作的表现,刘桂英切实履行了她“人性化护理”的承诺——
一位被医生强迫体位的古稀患者,整天只能平卧在病床上,一动不动,老人情绪很不稳定。每当遇到这种情况,刘桂英护士长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她像是病人的亲人,努力安慰患者,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为患者讲述以往一些恢复好的病例给他听,鼓励患者度过难关。她看到这位老人屁股底下有不舒服感,就不声不响回家为老人做了一个厚厚软软的棉垫送给他,护士长的善意举动和人性化的服务,使老人十分感动。另外,刘桂英护士长还把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一样,为老人翻身,为老人洗脸、擦手,还定时为老人按摩,尽量稳定老人的情绪。后来这位老人一切尊重医嘱,病情很快好转出院。
2008年除夕以后,刘桂英护士长的病房里住进来一位72岁心功能不全,低蛋白的患者。这位老人身体消瘦、水肿、全身皮肤像一层纸贴在身上一样,又像灌满水和气的气球,一磁即破。屁股底下大块褥疮,溃烂得像露出骨头,溃烂处散发出奇臭。有的人见到都皱起眉头、悟着嘴,可刘桂英护士长不是这样,她却笑嘻嘻地向老人问长问短“套近乎”,为老人换药、为老人翻身,有时老人陪护不在还为老人买饭,老人感动得不好意识,每次护士长为他换药时,他都想谢绝,省怕护士长怕脏怕臭,但护士长却表现出很坚定。并说:“老人家你说什么我都答应,唯独换药不能少,不按时换药,病怎能好呢!”她还交待有关护士,一定要按“护理计划”办事。后来,这位病情危重的老人,只住了20天,就痊愈出院了。刘桂英护士长对待每位病人都非常负责,像亲人一样对待每位患者。因此,很多病人在她的护理下,精神放松,心情愉快,病情很快好转。
1994年7月,刘桂英从蚌埠医学院毕业,02年被分配在重症监护室。这可是对她的考验,重症监护室意味着病情危急,护理工作风险大。刘桂英告诉自己,在这里工作,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,还要有爱心、耐心、技巧、不怕脏、不怕累的奉献精神。10多年来,刘桂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,出色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。在重症监护室一干就是十一年,她的一言一行都为姐妹们做出了榜样。因此,大伙儿都亲切地喊她“刘大姐”。她在平凡的工作上做出了不少不平凡的事情。 年被提拔为心血管科副护士长。但刘桂英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满足,她积极地“参政议政”,想办法,出主意,协助主管医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。
2008年上半年,刘桂英护士长提出在每位“床边有创动脉压力监测”的建议。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随时准确掌握了解病人的心功能,使患者的病情变化,始终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到信息,然后及时处理,保证患者手术的安全。刘桂英的建议很快被领导采纳。但是,对患者的压力监测,需要将测压的导管和监护仪及病人的动脉鞘相联接起来,同时,加压气要保持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,观察患者的动脉穿刺点,不能出现血肿。像这样一些具有风险的事,刘桂英总是主动上前承担,并详细交待当班护士需要注意的各个环节,遇到问题怎样处理等等,都交待得十分清楚才放心的离去,并嘱咐一句,遇到难题及时告诉她,她会随叫随到。
近年来,心血管科开展了很多新技术,新业务,刘桂英护士长除积极配合外,还把各项工作再三考虑做在前面。比如说对“肥厚心肌病化学消融术”,术前需要哪些设备?术中有哪些风险?术后的“护理计划”要突出哪些重点?刘桂英护士长的心中都有一本帐,从不打无准备之仗。
“一花独秀不是春,万紫千红春满园”。刘桂英护士长把姐妹们的护理经验和体会,经常举办小型学习班,让大家各抒己见,互相交流,取长补短,共同进步。随着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,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对于这些刘桂英护士长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,她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新知识,新技术,不断充实自己,为自己“充电”,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,并且获得很多荣誉。多次荣获“青年技术能手”、“岗位技术能手”等称号,2003年被尊龙凯时集团命名为“先进个人”。
微信公众号
手机版